浸出油健康嗎?浸出油設備生產廠家鄭州企鵝
1
浸出工藝與壓榨工藝的優劣
我國和世界上樣,食用植物油的制取般有兩種方法:壓榨法和浸出法。
壓榨法是用機械壓榨方式從油料中榨油的方法。它淵源于傳統作坊的制油方法,現今的壓榨法雖已是規模化、工業化的作業,但基本原理沒有變化。
浸出法是采用食品工程上的原理,用世界上通用的食品級溶劑從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種方法。這種本質上是種物理的溶解操作過程,過程中并不發生油脂與溶劑的化學反應。
從世界食用油脂制取工藝的發展歷史來看,浸出制油工藝是目前世界上的生產工藝。二十世紀初,浸出法首先在發達國內得到應用和發展,在歐美等發達國內,如今超過90%的植物油是采用浸出法制取的。
半個多世紀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油脂科技工作者通過對國外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使浸出法制油技術在我國的油脂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浸出法制油已占整個制油能力的80%以上,其裝備和技術水平已經達到目前世界水平。
浸出工藝采用以正己烷為主要成分的烴類溶劑,曾稱“6號溶劑油”,現修訂為“植物油抽提溶劑”,它是國內為油料加工安排生產的溶劑,與成分復雜、沸點的普通汽油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抽提溶劑必需是食品級的,即經過重金屬脫除處理,鉛、砷等有害物質的殘留量都低于10ug/kg(億分之),所以,使用合格的溶劑進行浸出,并在精煉過程中按國內標準將其大程度去掉的成品植物油是健康的。
溶劑殘留也是消費者所關注的問題。
這里,我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管是壓榨法還是浸出法制取的油脂,開始都是不能食用的,它們都被稱作“毛油”。按國內標準規定“毛油”必需經過精煉才能食用,因為無論是浸出毛油,還是壓榨毛油,其中都含有多種雜質。
例如浸出毛油就不可避免地會含有浸出過程中殘留的溶劑,國內標準規定毛油中的溶劑殘留在100 mg/kg(萬分之)以下,需經過進步加工(即精煉),在去掉雜質的同時進步將溶劑殘留降下來,達到國內規定的標準后,才能成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從毛油到成品油的加工過程,般要經過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工藝過程。也就是說,壓榨和浸出只解決了毛油的制取,而要使毛油變為成品油,還都必需經過精煉過程。
由此可見,食用油是否健康,不在于前段制取是否是壓榨還是浸出工藝,而主要是由后續的精煉工藝決定的。
由于正己烷的沸點不到70℃,所以很容易在精煉過程中脫除干凈。實際上,我國國標規定級成品油(級油和二級油)的溶劑殘留為不得檢出,也就是說,使用國標規定的儀器是無法檢測到級成品油中的溶劑殘留的。
浸出工藝和壓榨工藝,二者并無優劣之分。油脂制取選擇哪種工藝,首先考慮的是植物油料的品種及其加工特性,兩種制油工藝原料適用性之分。
目前世界上的通用做法是:含油量較的植物油料(如花生和菜籽等),通常采用先壓榨后浸出的工藝制油;含油量較低的植物油料(如大豆等),通常采用直接浸出工藝制油。
為了充分利用油料資源,提經濟效益,壓榨后的油餅般都要繼續進行浸出制油。與壓榨工藝相比,浸出工藝具有粕中殘油少,出油率,加工成本低,生產條件好,油料資源得以充分利用等優點。
總之,無論是浸出油還是壓榨油,只要符合我國食用油質量標準和衛生標準的,都是健康的食用油,消費者均可以放心食用。
綜上所述,關于浸出法制油工藝劣于壓榨法的言論,以及將浸出工藝中采用的“植物油抽提溶劑”說成是“6號輕汽油”并與普通汽油類比,實有危言聳聽之嫌。
2
苯并(a)芘與制油工藝的關系
苯并(a)芘是多環芳烴大家族中的個成員,初發現苯并(a)芘可致皮膚,深入研究后發現其對人體均有致性。目前我國國內標準限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含量不超過10 μg/kg。
食用油中苯并(a)芘污染的主要原因有:(1)油料不當的晾曬(如在瀝青路面上晾曬);(2)油料在烘干過程中受到煙氣污染;(3)炒籽時操作不當(如溫度過造成部分原料焦糊)等幾種因素。
溫蒸炒在產生植物油特有風味和色澤的同時,往往有可能會伴隨著產生有害物質的風險,其中苯并(a)芘就是具代表性的種。
長時間溫蒸炒雖然對提出油率和“增香”有利,但若溫度控制不當,也會增進料坯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等成分的熱解和聚合,產生苯并(a)芘。
“食用油怎么會含有苯并芘?油的制作過程可以產生苯并芘,壓榨油制油過程不超過150℃,所以不會產生苯并(a)芘,而般浸出制油的溫度可以達到150-250℃,可以產生苯并(a)芘,浸出油定含有苯并(a)芘”。認為食用油中苯并(a)芘超標是浸出工藝帶來的,這是對浸出制油沒有科學依據的誤解。
首先,就壓榨工藝制油而言,若在壓榨之前油料受到苯并(a)芘的污染,或油料在加工過程中長時間溫焙炒而產生苯并(a)芘,這些油料中的苯并(a)芘就有可能帶入壓榨油中,若不進行需要或合理的精煉脫除,就會造成壓榨成品油中苯并(a)芘超標。
其次,浸出溶劑自身并不含苯并(a)芘,浸出制油過程(油脂浸出、混合油蒸發、汽提等)的溫度均不超過125℃。所以,若植物油料中不含苯并(a)芘,浸出工藝就不會形成新的苯并(a)芘。
通常的精煉條件是不會生成新的苯并(a)芘的,倒是可以地去掉大部分苯并(a)芘,例如合理堿煉可以脫除80%以上的苯并(a)芘,采用活性炭作為吸附劑可以脫除99%的苯并(a)芘,水蒸汽蒸餾脫臭可以脫除40%左右的苯并(a)芘),終使得精煉后的浸出成品油中苯并(a)芘含量遠低于國標限量。
與此相反,若壓榨油不進行完善的精煉,只通過沉淀和過濾是無法脫除苯并(a)芘的,所以不經精煉的壓榨油反而存在著苯并(a)芘超標的風險。這也是我們不提倡作坊式工廠或家庭自行壓榨制取食用油的原因之,因為他們不具備油脂加工廠完善的精煉工藝和設備,是無法保證脫除壓榨油中苯并(a)芘及其他有害成分的,其結果勢必會造成食用油的各種健康風險。
綜上所述,浸出工藝并不會造成油脂中苯并(a)芘超標,食用油中苯并(a)芘超標問題與浸出制油工藝沒有必然的聯系,關鍵是要看油料質量如何、壓榨制油或浸出制油之前油料的預處理條件是否合適、油脂精煉工藝是否完善,等等。
世界上浸出法制油已有百多年歷史了,無論是浸出技術還是浸出使用的溶劑都在不斷提升,浸出制油目前仍然是世界上、健康的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植物油的制取。
另外,即使毛油中苯并(a)芘含量較,也不用害怕,只要采用科學合理的精煉方法,就可以地脫除,使成品油的苯并(a)芘含量充分符合國內標準。
3
油脂加工中的營養損失
前面已講過,不論是用浸出法或是壓榨法生產的油脂,在未經精煉之前,都稱為“毛油”。我國食用油國內標準中規定“毛油”必需經過精煉,去掉其中的有害成分(如苯并芘、黃曲霉毒素、溶劑、農殘、多環芳烴等)和某些“雜質”(游離脂肪酸、棉酚和膠質等),成為符合國內標準的合格的成品油脂后才能食用。
油脂精煉是門藝術,需要科學、合理把握。如果油脂精煉的任務是去掉雜質,那么只要加大精煉,就很容易達到這目標。
然而,毛油中有些成分對人體健康是有好處的,應在精煉過程中盡可能多地保留下來(如維生素E、植物甾醇等)。
所以,油脂精煉是項靈活而復雜的工程,精煉要根據毛油質量和成品油的等級要求,靈活組合工藝與設備,既要大程度地去有害成分,又要盡可能多地保留各種有益成分。
長期以來,我國糧油學會從消費者的營養及健康出發,大力倡導“適度加工”,強調要大程度保存糧油原料中的固有營養成分,防“過度加工”,要求將油脂的加工精度界定在適當范圍內,并以國內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形式加以規范。
采用浸出法制得到的“毛油”通過適度精煉加工,充分可以達到既能去有害雜質,又能保留多種營養成分,不形成新的有害物質的目的,以確保食用油的健康與營養。
“壓榨油不需要精煉,也沒有各種殘留物在里面,壓榨油質量好”以及“浸出油會有‘汽油’殘留,營養成分少”等等。這些觀點缺乏對食用油的基本認知。
這里,我們還想告訴大家的是,無論壓榨還是浸出,油料中有益于人體健康的類脂物如磷脂、色素、維生素E、甾醇等均會伴隨油脂被提取出來進入毛油中。
反之,若油料的質量不好,如酸敗、霉變、受到污染等,由這些不利因素產生的有害成分也會被帶入毛油中,造成毛油質量變差。所以,無論是浸出毛油還是壓榨毛油,都必需經過精煉才能符合國內質量標準和衛生標準要求。
由此可見,只要原料質量有保證,制油工藝合理,精煉工藝到位,浸出成品油的營養是充分可以得到保證的,它不是像西木所說的那樣“浸出油是幾乎沒有營養成分、殘留很多汽油的劣質油”。
4
食用油防氧化劑
眾所周知,油脂如貯存不當,在光、空氣、水及溫度的作用下,會氧化變質,產生異味或哈喇味而不能食用。這會對食用油脂的質量造成不良影響,繼而導致成品油脂的貨架期縮短、油脂的風味和質量降低。
為了保證油脂在保質期內不被氧化,可以采用避光低溫儲藏、充氮氣保護和添加國內允許的防氧化劑等措施。
鑒于低溫貯藏需要制冷,在油品流通環節及消費者家中難以實現。充氮氣保護是種很好的保護措施,但包裝開啟后氮氣逸出,對油脂就失去了保護作用。
因此,常用的油脂氧化變質的健康的方法就是添加國內允許使用的防氧化劑。這也是世界上的通常做法。
當前,符合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規定的常用合成和防氧化劑包括:二丁基羥基甲苯(BHT)、丁基羥基茴香醚(BHA)、特丁基對苯二酚 (TBHQ) 、沒食子酸丙酯(PG)、維生素E(VE)、抗壞血酸棕櫚酸酯等產品。這些防氧化劑在植物油中使用量般為小于0.2 g/kg(即小于0.02%)。
出于健康與性能的考慮,當今我國食用油脂中普遍使用的防氧化劑為TBHQ。
TBHQ早在1972年已被外國食品藥品管理監督局(FDA)所接受認可,其在實驗室及工業生產上的應用顯示出對植物油脂具有好的保護作用,FDA并規定,TBHQ在油脂中的使用限值為油脂的0.02%。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FAO/WHO)食品添加劑委員會對許多關于TBHQ的研究結果都顯示:TBHQ作為防氧化劑使用,在體內不會產生遺傳毒性作用,且已無需再作進步遺傳毒性研究。
此外,有些油品也使用維生素E作為防氧化劑。而BHA和BHT由于價格、使用效果等原因在我國食用植物油加工中早已不再使用了。
因此,防氧化劑的使用情況并不像西木博士所說那樣,“我國食用油脂防氧化劑基本是BHA和BHT”。另外,西木講的“BHA和BHT易導致胃和肝”的說法更是有待商榷與考究。由此可見,對于按國內標準規定使用防氧化劑的食用油,其健康性是沒有問題的,消費者可放心購買食用。
5
食用調和油的配制
西木博士在節目中稱“調和油都不太好,基本都是精煉的”,這種充分否定調和油的說法再次證明西木博士對精煉油缺乏科學認知,也說明他對調和油的認識存在大誤區。
調和油又稱調合油,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成品油按照營養平衡或風味的需要,按定比例調配制成的食用油。通過科學調配,食用油的營養和風味得以提升,更適合于熘、炒、煎、炸或涼拌等日常烹調使用。
調和油般選用精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為主要原料油,配以定數量的香味油或精煉過的稻米油,玉米油、油茶籽油、橄欖油、紅花籽油、小麥胚油等等特種油脂。
常識告訴我們,不管是壓榨油,還是浸出油都是需要精煉去害留利的,而每種油的精煉程度是根據毛油質量和成品油用途而定的,并不是千篇律的。精煉得到的成品油中均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因此,“調和油不好”和“沒有營養”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2016年由國內衛生計生委發布的《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及2015版《外國膳食指南》都強調食物要多樣化,這對于食用油來說也不例外,也就是說各種食用油都要吃,品種要多樣。
般來說,各種油品的熱量值大同小異,但其中營養成分的種類和含量不同。調和油是兩種或兩種以上油品經過科學調制而成的,不但脂肪酸組成的平衡性好于單植物油,還含有更為豐富多樣的營養成分。因此,在營養成分的合理搭配上,調和油比單植物油更具優勢。同樣地,在這里也回應了有人將調和油歸類為地溝油的謬論。
當然,在充分肯定調和油上述優點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由于我國食用調和油沒有國內標準,當前食用調和油市場存在著標識混亂、名稱繁雜和以次充好等問題,個突出的現象是,調和油生產企業往往將價格而投放比例較少的的油品來命名調和油。
為了規范調和油產品的市場行為,國內將出臺的《食用植物油》國內標準中對調和油作出了兩項重要規定:是調和油統稱為“食用植物調和油”,不能以價格的油品來命名;二是調和油的標簽標識要注明各種植物油的比例,也就是說必需公布調和油。
總而言之,我國的油脂加工業和油脂市場總體上是健康向上的。市場上的食用油產品只要符合我國食用油質量標準和衛生標準的任何個等級的油品,都是健康的,消費者可放心食用。與此同時,建議消費者要用科學的眼光對待食用油的健康問題,避免被謠言誤導,陷入不需要的恐慌。